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长远来看,综合性大学才是名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清华等校已转型成功

时间:04-1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19

长远来看,综合性大学才是名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清华等校已转型成功

来源:星球数据派(PlanetData118)华东五校,简称“华五”,是民间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五所中国东部地区顶尖高校的统称,代表着中国仅次于清华、北大最顶尖的五所名校。“华东五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的网大论坛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在关注高等教育的网民中流传开来,成为民间谈论大学档次时的专业用语一、前提声明本文所说的是“比肩华五”,而不是“突破华五”或者“超越华五”,笔者并不认为这三校短期内有任何可能超越华五,所以请读者理性参与探讨。本文旨在基于第五轮学科评估及中国高教整体发展格局和态势进行研判,非吹非黑,欢迎广大网友提供建设性意见。二、目前顶尖高校清北华五人:是如何形成这一格局的?清华、北大都在首都,坐拥帝都至高无上的权力,能虹吸全国所有资源,而人大作为京城老三跟着清北喝汤足以笑傲天下;华东五校都集中在华东(长三角)一带,地理位置最佳。因为自古以来江南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精华地带,也是近现代中国人文的渊薮,培育名校的土壤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同时,华东五校享受近代西方文明的辐射,发展起步最早,因此学术基础最好,先天具有优越性。以上8所名校可视为developed universities,而剩下的所有高校都是developing universities。那么从长期看,有哪几所高校可以达到developed水平呢?结论是:华中最高学府——武汉大学,华南最高学府——中山大学,以及西南最高学府——四川大学,这三所名校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我们细细道来。三、为何非武大、中大、川大不可?下面先用排除法分析为什么其他高校不行。首先,分地区来看,全国可分为五个部分,即:1.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西北2.华东地区3.华中地区4.西南地区5.华南地区1.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① 非北京高校:我国当前的形势决定了北方的所有资源都会向北京集中,高等教育资源亦然。因此,非北京的北方高校,基本上都有上位替代或者被上位替代的趋势,独特性和代表性不强。例如:上海交大替代西安交大,北理、北航替代哈工大、西工大等等。② 北京高校:而北京的高校资源优先供应清北,清北不会允许北京再出现第三个华五级别的高校。北京地区只有清北是综合性大学,其他皆可视作行业性院校。清北会允许它们共享一些优势学科,但不会让它们继续发展壮大,而是有所限制。例如:曾经的中科大外迁合肥,人大社科极强但基础理科及医学、工学薄弱,北师大人文极强但医学、工学薄弱,国科大双一流学科极少,北理、北航工科强势但医学发展受阻(北航与首都医科大学合并黄掉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以及北京财经、政法、外语等各种强势211院校,也只能是211且只在单一领域强势,不具有全面对抗清北的可能性。因此,整体的格局将会是:T0:清华工科,北大文理T1:复旦、南大文理,中科大理(可算成文理类),上交、浙大工科以上清北+华五格局可分为4个文理、3个工科,基本持平。而未来,从第五轮学科评估所暗示出来的国家整体格局上看,再加武大、中大和川大3个文理综合性高校?最终形成7个文理、3个工科名校的格局,难道这是要放弃工科了?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2.华东地区基本被华五垄断,剩下的同济、华师、东南也都偏科严重,基本没可能向上挑战。从第五轮评估看,同济已基本从工科大学成功转型为综合性大学,但上海滩老三的命运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希望。那么只剩下华中、华南、华西 这三个地区有待开发。而首先脱颖而出的一定是最有底蕴的综合性大学,这样更为合理:即先打造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名校,再由其带动该地区其他高校的发展。3.华中地区华中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武汉当之无愧是华中的大区中心,长沙虽然有3所985,但国防科大属于军校,情况特殊,而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无论底蕴、实力、名气、资金等各方面都逊色于武汉两所985。因此,华中地区的最高学府只能在武大、华科之中产生,二者二选一,相信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武大。4.西南地区四川大学一家独大,整体而言在区域内无人可以挑战。5.华南地区必须是本土高校,而不是外地分校,因此中山大学作为本土的最高学府,当仁不让地入选。而随着港澳重要性的下降,考虑广州对华南地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中大的优势无人能敌。四、武大、中大、川大的前世今生1.北洋时期(1912-1927年)北洋时期,全国设立了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分别是东北地区的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西南地区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华南地区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地区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华东地区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华北地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述6大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对应如今的东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在清一色的985大学。武中川的命运从最初就绑定在了一起。2.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大学格局出现不少变化,但从整体局面上看又有所延续。政府抗战前所设立的首批十三所国立大学就包括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代表华中、华南和华西的最高学府,这一格局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3.解放后(1949年-)解放后,“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阶段(1950-1958)对现在的大学格局影响深远:【各个大区重点建一所大学】1950年:决定建设两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华东大区——复旦大学1952年:华中大区——武汉大学1952年:东北大区——吉林大学1952年:华北大区——南开大学1953年:西北大区——兰州大学1953年:华南分区——中山大学1953年:西南大区——四川大学1951年:决定建设中央直属的高级军校——南京军事学院1952年:决定组建自己军队的技术学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西安地区——西北大学云南地区——云南大学山东地区——山东大学闽南地区——厦门大学南京地区——南京大学北京地区——北京大学五、武大、中大、川大未来突围所面临的挑战川大要比肩华五,在武中川三所里面难度最大。原因在于:1.地理区位最劣势。中大坐拥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华南区位最优;武汉九省通衢,区位也十分优越,而成都偏居一隅,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川大西南的区位最为不利。2.川大资金不足,成都缺钱,四川缺钱。川大家大业大,但经费有限,根本不够文理医工全面发展之需;中大背后广东省府富可敌国,每年数百亿资金砸进去,出成效只是时间问题;武大经费总额和川大相当,但规模略小于川大,人均经费也在川大之上。3.华西过于强势。川大的经费被华西分流的过于严重,导致文理工科经费不足。川大作为老牌文理强校,第五轮居然一个理科的A+学科都没有,只有一个文科A+,同时大量需要资金的工科发展速度被华西严重限制,发展动力有限。最后,很多认为工科天生比文理优越的网友肯定会跳出来说,某工、某交、某航、某济、某科才是最有可能比肩华五的存在。并不是说工科不重要,而是综合性大学更先入为主地符合人们对名校的印象,名气上往往是先培育出一个综合性名校,之后才能再出一个工科名校,如复旦→上交,南开→天大,武大→华科,中大→华工,川大→电科等等。未来,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增长,综合性大学的地位会只增不减。诸位可以想想自己说得出口的世界名校,看看是不是综合性大学比工科学校更多一些。这也是很多工科学校想方设法转型成综合性大学、投入大资源大力气发展文理科社科医科、以转型为荣的根本原因。从第五轮看,清华、上交、华科、同济、西交等校都已逐渐摆脱纯工科大学的身份,妥妥地向综合性大学的道路再进一步。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